编者按:
近日,我校2017级财务管理专业吴雨莲已经成功入职汉口银行并完成职前培训,成为武汉金融行业的一名新兵。在我校202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,七成毕业生留汉留鄂,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力量。
作为一所以“武汉”命名的高校,我校近60年来扎根武汉、融入武汉、服务武汉、回馈武汉,与城市血脉相依。近年来,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,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提档升级,深化政行企校合作,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培养人才。
产业发展到哪专业就跟到哪
学科体系建设与城市同频共振
今年6月,我校首届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即将毕业,首批76名毕业生已被“预订一空”。
机器人产学实训室
学校负责人介绍,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,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,努力培育具有相对优势、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科专业,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。
2013年,学校物流管理、电子商务、酒店管理、汽车服务工程、烹饪与营养教育、体育经济与管理6个本科专业招生,开启了学校本科办学的历程。
智慧旅游实训室
历经多年办学,学校不断优化调整学科设置,现有32个本科专业,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,两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,湖北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、湖北省战略性新兴(支柱)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等省级项目39个。
形成以管理学、经济学为主体,工学、文学、教育学、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,重点建设面向服务行业的商科类、新工科类等学科专业群的新局面。
武汉产业发展到哪儿
学校专业就跟进到哪儿
近年来,我校新增、升级一批学科专业,为武汉培育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商贸物流等领域的人才。
学生自主研究的“散打”机器人
2017年,我校在全省高校首开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,同时,还设置了零售业管理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。原有的传统领域学科也进行了专业升级和补充,相继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、数字媒体艺术、经济统计学等专业。
商务专业群、旅游管理专业群等获批武汉市“双一流”建设重点发展专业,经济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均成为武汉市重点发展专业。
课程模拟实操
学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,我校酒店管理、制冷与空调技术、马术等行业已成为武汉、甚至全国的知名品牌,并形成一系列行业标准及发展规划。
“十四五”开局之际,武汉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加快打造“五个中心”、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。全国经济中心、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、国家商贸物流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区域金融中心,“五个中心”更是为学校锚定了方向。
与我校对接的合作企业
我校负责人表示,我校立足武汉主动对接武汉发展战略,按照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思路,聚焦现代服务业,进一步优化专业集群体,逐步形成对接生产性服务业的经管商贸专业群,对接生活性服务业的旅游与食品专业群,对接公益性服务业的休闲体育专业群,对接基础性服务业的人工智能专业群等四大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,与同类高校实行错位竞争、差异发展,为打造“武汉服务”品牌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。
政行企校深度合作
培养“三强”人才适应城市需求
以近三年的就业数据来看,我校约六成毕业生选择在武汉工作,扎根武汉基层岗位,服务城市经济发展。
武商院学子扎根基层岗位
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提升学生应用能力、适应社会新需求,对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,培养好应用型人才是重中之重。通过政行企校深度合作,学校搭建了“敬业精神强、实践能力强、服务意识强”的“三强”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,初见成效。
我校与东风汽车公司、武汉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武汉东方马城、格力电器、九州通集团等大型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,通过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、共同开发课程、共同举办创新创业比赛、共同建立优秀导师资源库,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指导老师,参与实践教学,对学生进行培训、指导实习、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工作。
与企业共同构建“产教融合、循行导教3+1”模式
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并实施了“产教融合、循行导教3+1”人才培养模式,人才培养全面对接职业需求,毕业生供不应求。体育学院·国际马术学院首开全国马术人才培养先河,凭借与200多家行业企业、协会及政府合作办学优势,走出了9位冠军骑师,累计为马术行业培养了1000余名专业人才。
此外,我校经济学院分别与汉口银行、武汉农商行等银行金融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开办特色银行班,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前拿到银行的“准入证”;机电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按照“2+1+1”的“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”的模式实施人才培养,极大满足了湖北省、武汉市机器人专业人才的缺口。
职业认知教育
近60年来,从我校相继走出了人民大会堂国宴厨师、中国冷链物流十大杰出人物、全国轻工技术冠军、武汉市大城工匠、武汉餐饮服务技术状元、国际商业赛马全国首冠等一批优秀人才。近三年,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.03%、96.70%、79.34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回望近60年办学历程
始终与城市同呼吸共脉搏
城市因大学而兴,大学因城市而盛。回望近60年的发展,我校早已与武汉血脉相依,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实现价值。
1963年,我校的前身——武汉市服务学校应运而生,成为武汉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培养商业服务类技术人才的学校。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为适应经济建设为中心对高等教育各层次人才的需要,学校建立成为专科层次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,是武汉地区最早设立的高等商业学校,极大缓解了武汉市技能型人才紧缺矛盾。
技能型人才培养
2004年,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、武汉职工财经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大学并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,组建新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,服务武汉市建设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、贸易、金融功能中心。
2013年,教育部批准将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,并更名为武汉商学院。武汉商学院的设立,不仅丰富武汉地区高校的类型,填补独立设置商学院的空白,在优化区域内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性。
服务于军运会志愿者合影
武汉近年来发生的大事件,总不乏我校师生的身影。2019年武汉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,我校作为唯一设有三个比赛场馆的高校,承办了马术场地障碍赛和现代五项两项赛事,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。
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,我校部分学生宿舍被改造为医疗隔离点;400余名教职工奔赴229个社区,站在了社区防疫工作的最前沿;烹饪专业教职工连夜为火神山医院、雷神山医院设计食谱,沟通食材来源;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为给老人买药,不吃不喝在雨中排队7个小时;年轻的90后辅导员成了社区小队长,一天接200多通居民电话;近百名学生志愿者出现在湖北省各州市,海内外校友捐款捐物、守望相助。
彰显担当与责任的武商院师生
2020年夏季,长江汛情告急,我校教职工站上长江险堤,用实际行动迎战雨情汛情,用使命与担当稳守堤坝阵地。
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我校负责人表示,回首近60年的办学历程,学校发展始终与城市同呼吸、共脉搏,“十四五”时期,学校将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,紧扣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脉络,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,在服务和融入武汉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,努力建设成为行业知名、地方一流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。
内容:转自长江日报
图片:武汉商学院新媒体中心